当我们走进寺庙,映入眼帘的是寺庙内淡雅清新的禅意氛围,有雕梁画栋的古建筑,也有亭台楼榭点缀其中;在风雨长廊过后便能看到一些空旷的广场。在这些顶天立地的广场上,通常都会伫立着一尊大型石雕观音站像。常见的大型石雕观音佛像尺寸多为6.8米或者9.9米,远远望去就像是从天地之间走出来的一般。
观音石雕佛像坐像则大部分供奉在寺庙主殿内,比如圆通宝殿或者观音殿等等。石雕观音坐像相对更加适合供奉在室内,石雕观音坐像较常见的制作高度通常在1米至2米左右,这样的高度与人的视角相对平行,可以营造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氛围。当信众来到大殿内观音菩萨像跟前,双手合十地朝拜时,就能清楚地看到眼前的这尊坐姿石雕观音像。因此,石雕观音坐像更适合供奉在室内大殿中,以便于信众倾诉和祈福之用。许多信众请进家中供奉的石雕观音佛像,也是以坐姿的为主。
石雕佛像观音像定制十分便捷,根据石雕观音佛像的摆放环境,来确定石雕观音佛像的样式、规格以及石材用料;根据符合自身的需求做出一份合理的预算。然后再寻找一家靠谱的石雕佛像厂,进行咨询比价;再进一步沟通制作方案的可行性。根据厂家的雕刻经验,做出适当的调整,这样就可以制定出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制作方案。
如果寺庙本身是观音禅寺,那么观音石雕像一般是安放与观音殿中央,正对着殿门。倘若是供奉其他神佛为主的寺庙道场,那么就要按照更严格的“果位”来进行安放。佛教果位又分为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,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,分别是阿罗汉、阿那含、斯陀含和须陀洹。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,分别是佛、菩萨和阿罗汉;这个步骤也叫“定位”,即使确定石雕观音像的摆放位置,也是重中之重。
观音石雕佛像样式丰富多彩,除了我们常见的石雕滴水观音像以外,还有石雕三面观音像像。虽然石雕三面观音确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存在也没听过。石雕三面观音在一些寺庙中还是较为常见的,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留意过往往就疏忽了。园区三面观音也是较为常见的,一般置于园区较高处。石雕三面观音的正面观音手持经箧,右面观音手持莲花,体现观音的法身德。左面观音手持念珠,体现观音的解脱德,即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,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,表现“众生念佛,佛念众生”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。依次象征智慧、平安、仁慈。
石雕佛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佛像雕刻艺术品,寺庙中供奉的石雕佛像,通常都是神佛菩萨的全身像,而石雕佛头属于单的一个器官雕刻,在生活中相对比较少见。古往今来,人们对石雕佛像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之情,甚至有些人会害怕畏惧石雕佛像的庄严殊胜。
俗话说石雕工艺品“三分料,七分工”说的就是料子固然重要,但是雕刻的细腻程度比料子更重要。在日常的人物脸部雕刻技艺中就十分讲究“三庭五眼”的标准。“三庭”是指将人的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,即上、中、下三庭。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一等分,从眉毛到鼻尖的距离为第二等分;从鼻尖到下巴尖的距离为第三等分。“五眼”则是指脸宽,即从从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有五只眼睛的长度。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个单位,两眼之间为一个单位,两眼外侧到耳朵各为一个眼长。 由此可见,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有着诸多的讲究和细节,但是总是围绕着“慈祥”的脸部标准,将观音石雕塑造成慈祥、优美、宁静、庄重的模样。
目前,常用于雕刻观音的石材种类有:青石观音雕塑、锈石观音雕塑、麻石观音雕塑、汉白玉观音雕塑等等。其中,芝麻白是我们更常用的一种石材之一,芝麻白是花岗岩石材的一种,但是它又同时具备白色花岗岩的所有特色。洁白的底色让石雕观音像看起来更加高尚圣洁,人们还擅于利于深浅明暗度来调节石雕的细节;让石雕观音佛像整体看起来更加真实立体。
众所周知,供奉在寺庙中的石雕弥勒佛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胖和尚的形象,其身材矮胖,肚子奇大,头顶光滑,双耳下垂;面部神态和蔼慈祥,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;让人觉得十分亲切。石雕弥勒佛一副笑哈哈的乐观形象,不仅代表了大的智慧与和善,也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。石雕弥勒佛头顶上之所以没有肉鬓,与民间传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